成都铁路运输学校发现,近日,《中国青年报》刊载的两会报道中《朱永新委员:让高铁不仅能订餐还能“订书”》,让“高铁阅读”成为热词。阅读应该是贯彻我们一生的习惯,多读书不但可以丰富我们的阅历,还能提升个人的修养。
推广“高铁阅读”文化,有没有实现的条件?朱永新认为,实现“高铁阅读”具有现实基础。首先,高铁车厢舒适、卫生,提供了良好的阅读环境;其次,高铁上的读者群基数庞大而且相当稳定,高铁动车组2017年全年发送17.13亿人次,预计未来每年的客运量将超过30亿人次;第三,高铁准时准点,时间相对固定;第四,高铁作为中国的大动脉、“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进“高铁阅读”不仅能提升高铁服务水平,也有利于促进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宣传和推广我国文化,树立国家良好形象。
推进“高铁阅读”带有公益和市场的双重属性,铁路公司作为国有企业,应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同时发挥市场作用,引导已有的阅读基金支持“高铁阅读”,引入文化机构、文化企业、互联网公司等社会力量进行商业运作,探索和创新推进“高铁阅读”的PPP模式。同时,建设多种形式的“高铁图书馆”,扩展12306网站微信功能,建立高铁数字化阅读平台,仿效目前已经施行的“订餐”服务,开通“订书”服务,满足旅客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推动精准阅读,提升良好的阅读体验。
再者,还可以设立“高铁阅读”读书节或读书年,开展“高铁图书漂流”“高铁阅读”分享、研讨、评比等活动,让更多乘客参与到“高铁阅读”中,而在“高铁阅读”引领下,相信“地铁阅读”“航空阅读”也会随之跟进……
我们知道,任何一项文化工程的实施,都与时代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科技的进步、生活方式乃至文化方式的改变,以及人民对未来的共同梦想和愿景有关。如今,中国的高铁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高铁技术的快速发展中,科学和技术硬件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应是伴随着“高铁时代”到来、随着“高铁”生活方式的出现,带来的文明的培育和文化的养成。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这个关于“高铁阅读”的文化提案,是很令我们赞赏的,因为,这个新的方式的阅读设想,为中国高铁技术的发展,以高铁为载体、以高铁生活为时尚,来促进和推动文明的传播、文化的发展,从一个鼓励阅读、鼓励“高铁阅读”的文化思路,提出了一项可行的好建议,实现这个优秀的建议,一个“高铁时代”所带来的文明愿景、文化愿景就会清楚浮现在我们眼前。
曾有资料介绍说,加拿大的大城市,在一些轻轨、地铁里,许多白领手里捧着的是一本书脊上贴着公立图书馆标记的书;在日本东京,由于市中心的房价太贵,很多上班族都住得很远,上下班要花两三小时乘地铁、乘轻轨、乘公共汽车,他们就利用路上的时间读书、看报,我们也能经常看到很多他们在各个地方看书的图片,所以,日本的人均购书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俄罗斯更是世界上公认的“读书民族”,在俄罗斯的地铁车厢里,大部分乘客都捧着书,车厢里简直就成了一个公共阅览室,俄罗斯大多数人都喜欢阅读文学名著,如《普希金文集》的总发行量在俄罗斯已超过1000万套,这意味着,每5个家庭就有一套《普希金文集》。
所以,成都铁路运输学校认为,“高铁阅读”,实际就是“地铁阅读”的延伸和发展,是高铁时代创造的一种崭新的“高铁文化”。这应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让心灵得到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