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有科举制度,那么究竟科举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制度呢?今天来听听铁路技工学校的老师来为大家科普吧,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在中国,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虽各个朝代考试的程序不尽相同,但都区别不大,大致分为以下几步。
一. 童 试
也叫“童生试”,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县级考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我们在电视里经常看到的穷秀才就是这一类,因没有资格做官,所以并没有什么太高的社会地位。
二. 乡 试
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省级考试,生员参加。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三. 会 试
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当然这个“会元”不是我们现在的“会员”,现在的会员一般只用每个月充值十几二十块钱这么简单,古代能考取会元的人那肯定是全国数一数二的,毕竟能在国家级考试中夺得第一。
四. 殿 试
也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家级考试,贡士参加,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因此一般情况下并不会有淘汰的情况。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但是我们会发现,一般连中三元者我们不熟悉,反而历史上很多名落孙山的名士我们会更加熟悉。
那么兰州铁路技校为大家整理了两道 精选例题,大家可以回答看看哦。
1. 科举制度始于( )。
A.北周
B.东汉
C.唐朝
D.隋朝
【答案】D。解析: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多年。故本题答案为D。
2.(多选)古代科举考试有“连中三元”的说法,那么“三元”需通过( )。
A.乡试
B.会试
C.殿试
D.朕试
【答案】ABC。解析: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故本题答案为ABC。
轨道运校北方校区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学校开设有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铁道运输管理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客车车辆检修专业、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国际邮轮等专业。
轨道交通运校北方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