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亲子互动有效性?与幼儿园相比,亲子园活动,即早教活动的大特性是教育对象包括孩子和家长,并且家长是和孩子停止互动的活动主体。成都幼师学校表示,作为一名亲子园教员,我发现,来参与早教活动的家长大多有亲子互动的认识,但普遍缺乏互动技巧,也无明白目的。亲子活动初期,家长常常说完“你在玩什么”、“你赶快玩呀”、“你玩得不对”、“看我是怎样玩的”这几句话,就不晓得再和孩子说什么了。为此,我们在亲子园教育活动的展开过程中,梳理了2岁孩子的月龄特性,总结出指导亲子互动的有益办法,经过多种方式进步亲子互动的有效性。
一、创设互动环节,激起家长的互动兴味
1.我们在亲子活动的固定流程中,每次都布置15分钟的自选游戏活动,孩子能够依据爱好自主选择玩具资料。每次自选环节,孩子大约能玩2~3种游戏资料,教员的请求是:每次只选一个玩具耐烦地玩一会儿,玩好后再换其他玩具。自选游戏中,家长有自主发起亲子互动的时机,而且能够针对详细的游戏,在互动中做出指导,孩子的游戏兴味、开展收获也会相应增加。
如,豆豆在玩“穿项链”游戏,妈妈坐在豆豆身后。豆豆低头、一言不发地快速将“项链”穿好一遍,然后全部放回筐子里,接着就想把资料送回玩具柜。教员让豆豆等一等,问妈妈:“你能够问豆豆喜欢哪颗珠子,看看豆豆拿得对不对!让豆豆穿一串你喜欢的项链送给你吧!”妈妈立刻明白了,说:“黄色的方方的珠子。”豆豆拿出正确的珠子穿好后,妈妈又说:“红色的爱心珠子。”……当豆豆将“项链”穿好后,妈妈带上“项链”,让豆豆领着给其他宝宝看一看。
2.在每个亲子游戏中,我们也会设置亲子互动的环节,如家长和孩子面对面念儿歌、做动作,家长陪孩子玩膝上童谣、集体舞、体育游戏等。教员则经过游戏玩法磨合家长的互动认识和技巧。教员努力在游戏的外部设计上给予家长和孩子充沛的互动时机和时间。
如,“小老鼠的游戏”中,除固定流程外,还有随乐手指游戏“小老鼠上灯台”(家长用手指表示“小老鼠”,在孩子身上做出手指游戏),制造“毛线老鼠”(家长引导孩子用即时贴“老鼠”粘毛线),“踩尾巴”(家长拖动“小老鼠”,孩子看准“尾巴”抬脚踩一踩)等亲子互动游戏环节。
二、提高家长的参与度,引导家长主动互动
1.引导家长理解孩子的游戏意图,发现适宜的互动时机。
观察是一种学习方法,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从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某种对象的过程。我们引导家长有目的地观察教师示范,倾听教师介绍游戏的价值,在观察中逐渐发现、明确游戏对于婴幼儿发展的促进意义。家长有了自己的认识后,才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才能实现有意义的亲子互动。
如在“奶粉勺舀球”活动中,舀的动作是典型的手腕动作。教师请家长观看这个动作后,积极思考,发现和用汤勺舀海洋球的相似点,都是练习手腕转动。在教师的动作和语言提示下,家长发现活动中互动的时机,用语言提醒孩子:“勺子盖住小球,小手一转,小球进来了,舀进另一只小碗里。”也有家长帮助孩子将碗倾斜,让孩子更容易舀到弹珠;或者鼓励孩子舀完所有小球后,换只手再舀。
2.引导家长观察孩子的游戏反应,探索创造性的互动方法。
每个亲子活动都有不同的重难点,其难易程度直接影响家长和孩子的互动兴趣和效果。比如,过于简单、缺少挑战的游戏,孩子无兴趣,亲子互动容易流于形式;过于困难的游戏,孩子缺少成功的体验,容易放弃。所以,家长要观察孩子在活动中的反应,了解孩子的需要,孩子坐着不动、不想玩或者求助都可能是遇到困难的信号。此时,家长可以向教师求教,或模仿教师的语言、动作、行为和孩子互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对孩子已熟悉的游戏,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大胆尝试,探索创造性的互动方法。
如,在“纱巾游戏”中,教师采取不示范,让家长试一试自己创编“纱巾藏在哪里”的方法。有的家长想出藏在手心、怀里,有的想出藏在腋下、裤管、袜子、腿下等不同位置。这些位置是否合适?孩子能否找到?家长逐一尝试后,根据孩子的反应自己做出结论。后,教师适时总结: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孩子的视线范围内、触手可及的地方合适,这样孩子才有寻找、反复游戏的兴趣,和家长的互动才积极。
3.引导家长挖掘游戏玩法,创造互动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