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的“立交桥”从中策职校毕业,考入浙师大,保研进入浙大,这是李剑飞“弯道超车”的故事。除自身的努力拼搏外,他的求学之路也折射出我省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畅通的人才培养体系仿佛一座立交桥,令他感叹:“读职业教育一样可以大有作为。”在浙江,职业教育已逐渐成为学生们的理性选择。无论是纵向升学,还是横向普职融通,都努力向社会提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多年来,我省通过实施面向中职学生的多元化招生改革,在不断完善高职单独考试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扩大高职院校面向中职毕业生的自主招生规模,鼓励高职院校以“三位一体”或“单考+校考”等自主招生方式,开展考生职业技能测试,推行职业技能知识面试,引导中职学校加强学生专业实践和技能训练。目前,我省共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317所,在校生66万人,其中中职国家级示范校42所、省级改革发展示范学校80所、省等级中等职业学校142所,专业基本覆盖现代制造类、服务类和农业类等所对应的产业,近年来,就业率持续高达98%,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已成为推进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和“两个高水平”建设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培养优秀工程师中职和本科连读的“3+4”模式,与原先中职加高职“3+2”模式相比,有何升级?省教育厅职成教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试点,不是“中职教育+本科教育”的简单“3+4”模式,而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职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七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设计一个适应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中职和应用型本科高校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共同招生,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实施教学计划,共同管理与考核评价,实现职业教育不同层次、不同特色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实现中职教育与本科教育无缝衔接。
这一培养模式汇集、共享高校与中职学校及行业企业等各方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化、个性化及合作式学习,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升,真正成为“卓越工程师”。“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标志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升学通道进一步打通,不仅推进职业教育,而且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使其更好地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省教育厅主要负责人说,职业教育从中职到高职并延伸到本科教育,深刻地诠释职业教育不仅不是“断头路”,更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这也是我省新高考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据了解,2024年,全省中职学生升入高校的比例超过30%,到2024年,这一比例将达到50%以上,职教体系构建更加完善,职业教育竞争力和吸引力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