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为人父为人母,总想着把最好的留给自己的宝贝。在早期的家庭教育中,如果父母 想要培养出出色的孩子,则必须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陪伴。早教是否需要?毫无疑问每个家庭都需要进行早期教育,但是进行的方式却会根据家庭情况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式,以下将会逐一分析。
“早教”这词已经在我们的宝妈宝爸耳边再熟悉不过了。一提到“早教”更多的人会认为是让宝宝学习读、写、算及掌所各种各样的技能。其实是错误的。
早教是指宝宝个体发展早期所需要的教育,一般是指0-6岁期间的教育。早教不是提前教育。
所以,父母大可不必就“早教”到底应不应该要进行讨论,而是应该讨论什么形式内容的早教更适合你的宝宝。
每个家庭都需要早期教育,人不能无知的长大。当我们越发的认识到教育重要性的今天,就更需要客观理智地认识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中有两个部分的内容:
一个是父母的成长,主要是父母学习应该如何和自己的孩子相处并且在相处的过程中如何理解的孩子的行为,并能从家庭环境中给予孩子成长所需要成长元素。
另外一个是孩子直接从外界获得的成长机会,比如幼儿园,比如学习机构。欧美非常重视早期教育,但其内容并不一样。
而父母对于教育的看法,对于个体发展规律则更是需要学习。只有父母进行了学习才有可能进行正确的选择。
孩子的成长建立在父母的自我成长之上,所有的教育选择都是父母思想的体现。
如果父母自己无法成长,才会对早教做出错误的判断,一种是早教等同于知识学习,于是让孩子提前学数学并深以为是;一种是认为早教不需要,让孩子自然的成长就好了,随便的,任意的。
只有当父母能够正确认识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才有可能意识到自己的陪伴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才能每天抽出一定量的时间陪同孩子的玩耍,才能为孩子选择正确的学习方式。所以,父母的价值无人能够取代,而父母必须学习,这也是早期教育的一部分。
父母是早期教育责无旁贷的执行者,但几乎所有的家庭都不可能单纯的依赖父母就能完成教育的全部,而早教的执行者是很多的第三方来完成。而第三方应该和父母的特点能力形成互补。
比如说一个不知道应该怎么和孩子玩的父母可能需要一个亲子班来带领自己学些和孩子玩的技巧,一个充满艺术氛围对家庭可能自己能够提供给孩子足够的认知艺术的机会所以他不会选择他人或第三方机构来完成孩子对于艺术体验的需求。一个双职工家庭需要请老人或者阿姨来照顾孩子,而一个有全职妈妈或者爸爸的家庭则不需要。于是前者需要考虑老人和阿姨对孩子的影响,后者则不需要。在城市的家庭能够借助更多社会资源来开阔孩子眼界但是却缺乏让孩子和大自然接触的机会,这点和在农村的家庭则相反,于是周末活动的选择则有区别。
“孩子最重要的是父母的陪伴,陪孩子玩。”我这句话我非常同意,我追问一句,这种陪伴应该是什么样的陪伴呢?陪着孩子无休止的看动画片是一种陪伴,陪着孩子观察植物的生长,做运动也是一种陪伴。这两种陪伴哪种更有效呢?另外,仅有陪伴就够了吗?
孩子的成长不是父母自己的工作,是需要调动自己和周围社会资源的工作。这才是真正的意义。
孩子的成长需要不偏激的父母,需要能够思考的父母,需要冷静客观不追风会选择的父母,更需要有一颗谦虚的心不断完善自己的父母。
谈论早教、良好的早教,其基础必须是基于家庭的。也就是说,如果家长对孩子有要求,那首先家长自己也必须做到,这就是“言传身教”。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连这些基本的都做不到,反而寄希望于通过教育机构去做到,则无异于缘木求鱼。我们每一个人性格或行为特质都有父母一方或双方的影响,这恰恰源自于他们日常的言行举止,这也会对孩子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