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工业学院
招生代码:11116
- 星级评分:
- 关注人数:
- 学校性质:公办
- 学历层次:大专
- 更新时间:2024-10-31 17:32
- 学校概况
- 校园环境
- 招生简章
- 专业学费
- 联系方式
- 在线报名
学校现为国家“十三五”地方高校转型示范工程(产教融合规划项目)实施学校,获得了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单位资格,四川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四川省首批创新改革试点高校和“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单位,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学校科技园为四川省省级大学科技园,入围首批四川省高校创新改革试点单位,当选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牵头组建并当选为四川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理事长单位,当选为四川省装备制造业产教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是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厅委共建”院校。
学校共有教职工985人,其中专任教师646人,副高以上高级职称教师328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802人;3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和6名省级教学名师,3名“青年千人计划”教师,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计算机、机械、机电)和4个省级教学团队,教师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师、省师德标兵、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称号50余人次。
学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成功入选四川省首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高等数学》《机械制造技术》3门获批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大学生特质训练》《机械创新设计》《创新创业教育》《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模式的电子技术创新综合实践》4门获批四川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另有10门课程获省级首批应用型示范课程立项。学校以《转型发展,产教“五融合”,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为题的教改项目获得四川省第八届“高等教育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学校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1.40亿元;图书馆藏书264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113万册,建有设备值超过1000万元、基于万兆主干网的校园网,已形成比较完善的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在四川省高校校园网建设检查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学校有教育部批准设立的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机械电子工程、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3个四川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模具、电加工、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应用与技术)和2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性社会学与性教育研究中心、无人机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建有50个建制实验室,其中14个实验室为与英特尔成都公司等校外单位共同建设的“产学研用”实验室。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基础、物联信息技术与应用、电工电子),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基础)。学校校内还建有“工程素质训练中心”、“大学生特质培养创新中心”及与企业、学术机构、地方政府合作建立的105个校外实习基地,其中3个为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宏明双新、仕兰、宁江机床)。
学校一直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创新能力。我校“校企合作,实现工程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创新的探索与实践”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在校内建设真实工程环境的训练中心的研究成果在其他高校得到了推广应用。学生在各项全国学科竞赛中成绩突出,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比赛中,获得国家级一、二等奖几十项,2013年我校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冠军,荣获“高教社杯”。
学校广泛开展了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德国、日本、新西兰等国家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每年选派多名师生赴海外和港台地区访学进修、合作研究和交换学习。与加拿大荷兰学院合作培养了十届近千名双文凭毕业生。
学校占地面积1000余亩,主校区位于成都市郫都区,此外还有成都市中心的花牌坊校区和北郊的大丰校区,以及正在建设的宜宾园区,普通全日制学生集中在主校区学习。学校设有智能制造学院、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网络与通信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人文与设计学院(晏济元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语与国际教育学院、体育教学部、创新创业学院等14个二级学院(部)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1个实训中心/工厂,有30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约12700人。
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学校以严谨的治学、稳定的教学秩序、良好的育人环境,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毕业生深受社会各界欢迎。学校长期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Intel公司、长虹、九洲、华为、京东方、TCL、格力电器、重庆平伟、迈普、上海莫仕、富士康、五粮液等知名企业合作。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在95%左右,是四川省教育厅授予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百年办学积淀,铸就了学校“艰苦奋斗”的办学精神和“卓越创新”的价值追求,以质量和特色为立校之本,立足成都、服务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依托行业优势,以培养具有现代职业素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的基层应用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致力于建设一所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应用型高等学校。
开设专业:
专业一览表 | |
本科 | 专科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模具) |
机械工程 | 机制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数控 |
机械电子工程 | 汽车 |
汽车服务工程 | 计算机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 | 电气自动化 |
电子信息工程 | 应电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微电子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无线电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通信 |
通信工程 | 包装设计 |
软件工程 | 物流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建筑电气 |
网络工程 | 影视动画 |
物流管理 | 市场营销 |
国际商务 | 酒店管理(中加双文凭) |
软件技术(中加双文凭) | |
统计实务 | |
商务英语 | |
日语 |
1.成都工业学院在招生录取工作中按照教育部规定的“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原则,认真落实招生录取工作。
2.学校严格执行各省(市、自治区)制定的各项加分政策,并以投档成绩作为录取和安排专业的主要依据。
3.根据各省(市、自治区)招生主管部门划定的录取最低控制线及各省生源情况确定调档比例,调档比例控制在100%-120%之间。
4.学校严格执行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
5.对非外语类专业,我校不限制考生应试外语语种,但考生进校后均以英语为第一外语安排教学,非英语语种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须慎重。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组建于2015年,拥有学校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专业,现设有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和机电一体化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3个专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电子工程为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应用型示范建设专业。
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26人,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团队。队伍中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四川省“青年千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教学名师等一大批优秀教师。现建有四川省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团队2个----“旋翼无人机在工业领域应用与研究”研究团队和“特种机器人的研究与应用”研究团队。
学院拥有2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电加工实验室”和“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应用与技术实验室”,2个省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机械基础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建在普什宁江机床有限责任公司),与富士康、京东方等企业合作建有多个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还建有多个基础和专业实验室。
在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应用型高等学校的崭新发展阶段,机械工程学院将秉承“求真、务实,团结、创新”的院风,不断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大力开展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强化学科专业建设,坚持对接地方特色产业,产教融合,产学研互动,培养具有现代职业素养、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材料工程学院
材料工程学院,源于学校前身机械工程系,最早的办学专业可追溯到学校1916年招生的金工类专业。学院是学校2015年首批设立的二级学院之一,具有悠久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历史。学院始终秉承朴实执着的治学态度和励精图治的办学精神,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服务于机械、材料行业生产、管理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院现设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其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源于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高等工程专科示范专业”称号(2001年)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院拥有《冲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和《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学院建有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汽车检测与维修”国家级实训基地1个,省人社厅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四川省高校模具技术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模具行业协同创新中心1个,还建有“成都工业学院模具产业技术协同创新基地”、“成渝汽车后服务产教联盟”、“四川电碳产教联盟(筹)”、“汽车服务创业体验中心”等产学研用平台以及设备总值1000余万元的24个实验室。
学院现有教职工69人,其中博士17人,硕士39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20人;专任教师55人;双师型教师31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和四川省级教学名师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四川省师德标兵1人。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与重庆平伟、宏明双新、成都宝利根、长虹、九洲、富士康、五粮液、上海莫仕等知名企业长期合作,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95%左右。
升本以来,学院教师承担科研项目85项;在各级各类期刊共发表论文130篇,其中中文核心以上级别论文35篇,CSSCI、SCI、EI收录14篇;申请专利共87项,其中授权专利43项,授权发明专利19项;主编、参编教材及专著7部。
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源于1937年四川省立成都高级工业学校(成都工业学院前身)电机科,具有超过80年的悠久办学历史,先后开设过工业企业自动化、建筑电气工程、供用电技术等专业。
2015年学校进行院系调整,成立电气工程学院。学院现开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本科专业以及电气自动化专科专业。学院按照本科办学要求,紧紧围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工程专业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紧扣“立足成都、服务四川、辐射西南、面向全国”的服务面向定位,抓住发展契机,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专业建设为基础,师资建设为保障,人才培养为目标,各方面工作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整体办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电气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42人,其中,副高职称以上16人,电气工程博士3人,师资力量在专业结构和职称结构上能满足本科教学需要。目前在校生学生为920人。学院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自动化两个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实验室三个教研室;学院现有电气工程综合自动化实验室、电气工程实践实训实验室、智能制造控制系统综合实验室、等十一个专业实验分室,实验仪器设备价值约六百万元,建有“成工富创”、“青峰岭教学电厂”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空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
电气工程学院始终坚持培养优秀人才的优良传统,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教学质量好,学生素质高,毕业生具有良好社会声誉。现已有两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为96.62%,其中16名毕业生考取四川大学等知名院校研究生,43名毕业生考入国家电网。
按照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电气工程学院抓住厅委共建的良好契机,继续深化改革,落实“产教五融合”的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以电力行业所需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电气工程专业)和先进制造业所需智能制造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自动化专业),做好学科专业建设、教学质量提升、应用型科学研究、产教融合、学科竞赛、学生就业等工作。
计算机工程学院
计算机工程学院始建于1998年(其前身为建立于1983年的计算机教研室)。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等四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四川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试点专业,“软件工程专业”是四川省首批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依托专业。
计算机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72人,教授7人,副高级职称20人。其中,博士12人,硕士49人,拥有硕、博士学位的教师共6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4.72%。有教授7人(占9.72%),副高职称20人(占27.78%),副高及以上职称共27人,占教师总数的37.5%。其中,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二级教授、四川省首届教学名师、第四届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第七届普通高校“十佳青年教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成都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国家传感器网络标准制定专家等各种称号获得者。
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数字媒体实验室、省级物联信息技术与应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等5个一级实验室,共23个实验分室,总面积约为2726平方米,共有设备2705台套,总价值1491.1443万。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500余人。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强,广受企事业单位和公司欢迎,近三年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6%以上。
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始建于1981年。为承担电子工业部厂长经理培训工作,学校成立了工业企业管理专科。1982年正式开展学历教育,开办了工业会计(会计电算化、会计)和管理工程(市场营销)两个专业;1992年更名为管理工程系;2002年更名为工商管理系;2002年开始与加拿大荷兰学院合作,开办了工商管理(国际会计,中加合作双文凭) 专业,2005年联合开办了工商管理(酒店管理,中加合作双文凭)专业;学校升本后陆续开办了物流管理(2012)、国际商务(2013)和互联网金融(2018)三个本科专业;2015年更名为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院现开设了物流管理、国际商务、互联网金融和会计(专科)4个专业,涉及管理学和经济学两个学科门类。其中,物流管理专业于2013年被省教育厅列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6年被列为“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试点专业”。建院三十余年来,学院先后开设了工业会计(会计电算化、会计)、管理工程(市场营销)、酒店管理、人物形象设计、工商管理(酒店管理中加合作双文凭)、保险与金融、连锁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一共为社会培养本、专科学生10702人。
经管学院拥有一支朝气蓬勃的教学、科研及管理队伍,其中专任教师71人,实验教师4人。专任教师中教授5人,副教授级21人(含高级工程师),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6.6%;讲师及其他中级职称教师45人;博士13人,硕士49人,学士9人。
为满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的需要,学院建有物流管理、国际商务和互联网金融三个综合实验室,并与顺丰速运、创源国际货代、苏宁易购、京东、永辉超市等十余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院定期安排学生到这些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
学院不断加大科研平台建设力度,现已建成市厅级科研平台---“四川无人机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校级高水平科研平台---“绿色创新工业研究院”和校级科研平台---“成都工业学院政府社会合作研究中心”三个科研平台。
我院根据学校“建设一所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应用型高等学校”的发展目标,秉承“手脑并用、学做合一”的校训,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立足成都、服务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以培养“懂经济、善管理、强能力、会学习”的应用型经管类人才为目标,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提供优秀的人才。
电子工程学院
从学院成立至今,学院教师共获得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立项共50项,到账总经费达到281万元。其中包括国家级项目5项,省厅级项目22项,校级项目18项,企业横向项目5项。以学院教师作为第一作者共发表SCI论文17篇、EI论文7篇、中文核心10篇,成功申请专利16项;公开出版教材8部,专著3部;省级精品课程4门;微电子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
学院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注重实践教学条件改善。2010年与英特尔建成“Intel-CDTU先进电子制造工程中心”,2014年建成省级“成都工业学院-士兰微电子大学生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2015年与德州仪器挂牌建设“嵌入式技术”和“信号与信息处理”2个联合实验室,2016年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四川省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和电子工程中心。学院现有实验仪器设备总价值约1420万元,拥有的实验室面积为2042平方米,仪器设备近2525台(套)。
网络与通信工程学院
网络与通信工程学院是以智能信号处理、网络通信及信息安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方向,培养具有现代职业素养、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前身为1944年学校开办的电讯科,2001年成立通信工程系,2015年成立通信工程学院,2017年学校将网络工程专业调整到通信工程学院,组建成网络与通信工程学院。学院设有通信工程、信息工程和网络工程3个专业教研室以及1个实验教研室,在校本科学生人数1337人。
学院拥有一支以教授、博士为代表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部分教师具有美、德、澳等国家留学背景。学院现有教师65人,其中专任教师53人,本科生辅导员7人,实验技术人员5人,另有外聘教师23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4.5%,97%的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中有教授4人(含正高工)、副教授17人(含高工),副高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9.6%。双师双能型教师有2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9.6%,工程背景教师3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0%。学院具有四川省信息与通信学科副教授职称评审权,现有四川省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校学术委员会委员1人,校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校学科建设与科研专门委员会委员1人,校教学指导专门委员会委员2名,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委员1人。
学院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开展专业建设,设有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网络工程3个本科专业。通信工程专业是四川省首批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入选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信息工程专业是校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网络工程专业在中国科教评价网排名第20位(全国317所院校开设网络工程专业)。开设有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等近百门本科专业课程。
学院拥有“通信系统与信息智能处理”校级教学团队,近三年开展校级以上专业教学改革6项,课程教学改革7项,实践类教学改革4项,开展校级开放式实验项目9项,应用型教材编写立项9部。学院拥有厅委共建“四川省无线电监测与大数据中心”,“卫星与无线通信先进技术研究中心”校级科研平台和“成都军民融合发展研究中心”校级服务平台,近三年来,承担校级以上科研项目27项,发表高水平核心期刊论文17篇,申请专利8项。
学院拥有1个教育部产教融合实践基地“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学习工场”,1个校级信息与通信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专业实验室,共有16个实验分室,建筑面积1500余平方米,设备总值2000余万元。学院与成都铁塔、迈普通信、成都普什自动化等14家企业共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
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学科源于1913年4月四川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建校时成立应化科,土建学科源于抗战期间为支持中国空军和建设成都新津机场等军用和民用建设项目成立的土木科。2003年成立了环境工程教研室,2010年成立了建筑教研室。2015年4月成都工业学院为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优化环境和 建筑类专业结构布局,组建成立建筑与环境工程系。为适应新的发展需要,2018年5月更名为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
目前学院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工程造价2个本科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建筑工程技术2个专科专业,并负责全校《大学化学》公共课的教学任务。2018年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学校双一流建设专业。设有大学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工程造价3个建制实验室,下设环境监测、环境微生物、环保工程材料、环保设备集成创新、光谱分析、色谱分析、建筑材料、建筑测量、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实验室暨建筑与环境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室(BIM+VR中心)等10余个功能实验分室。设备总值500余万元。
学院通过大力实施引进和培养并重的举措,形成一支知识结构与年龄结构合理、专业技术职称与学缘结构优良的高素质教学和科研队伍。现有教师41人,其中高级职称11人,具有博士学位9人,在读博士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和高级职称的人数占教师总数近50%,90%以上具有硕士学历,具备“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以上,具有行业、企业工作背景人数占40%以上。
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是我校第一个实施校内校外“双院长制”的学院,通过借力发展,柔性引进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学院名誉院长(成都理工大学教授),推进学科和专业发展。柔性引进国外客座教授1人(爱尔兰国立大学(戈尔韦)张朝生教授),国内客座教授1人(四川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与监理协会会长谭新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学院大力加强学科建设与发展,2017年8月成功申报成都市“湿地文化环保社科普及基地”。2017年12月成立了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废水处理分中心。2018年5月成立了成都工业学院智慧环保大数据研究中心,爱尔兰国立大学(戈尔韦)张朝生教授领衔中心团队建设。近三年来,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科技厅、教育厅、环保厅等省厅级项目20余项。公开出版教材10部,专著1部。
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始终秉承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近三年来,我院学生在“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创青春”创业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国家、省级竞赛中获奖。2015-2017年连续三年获得“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称号。学院现有在校生500余人,本专科专业在1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为四川和西南地区培养了2000余名环境监测与治理行业和建筑工程技术行业毕业生,大部分已成为相关行业及企事业单位骨干力量。
信息与计算科学系
信息与计算科学系于2001年成立,2007年开始招收统计实务(专科)专业,2017年开始招收应用统计学(本科)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系下设统计教研室、高等数学教研室、工程数学教研室。开办“应用统计学”本科专业。拥有校级“工业大数据研究中心”,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据分析与数学建模实验教学中心”(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分中心),校级优秀教学团队“高等数学教研室”。建有多个校外实训基地,满足了学生实验和实训的需要。
信息与计算科学系现有教授2人,博士6人,“双师双能”型教师7人。拥有“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全国统计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统计教育学会”理事,“中国统计教育学会高职分会”副会长,“四川省数学会”常务理事等专家学者。近年来,还涌现出一批优秀教育工作者,有2名“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指导老师”,5名“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四川赛区优秀指导教师”,1 名“校教学名师”,1人获“四川省首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科)”优胜奖。在全国高校数学微课设计竞赛中,1人获全国二等奖,2人获西南片区一等奖,还有多人次获西南片区二等奖。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年龄、学历、学位和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富有战斗力的教学团队。
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已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高等数学》,“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高等数学》,“四川省精品课程”《数学建模》,“四川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高等数学》(本科)等优质课程。编写“十一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各1部。教学改革获得四川省普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人文与设计学院
人文与设计学院坚持“质量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的办学方略,形成了“文通天下,计达未来,融汇中西,回归人本”的办学精神,秉承“手脑并用,学做合一”的校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人文情怀和创新思维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学院现有4个教研室,即1个专业教研室(工业设计教研室)和3个通识教研室(人文教研室、美育教研室和健康教育教研室),为全校开设人文艺术类、人格与健康类的通识教育课程。现有工业设计本科专业1个,文秘、影视动画专科专业2个,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62人,专科生121人,合计483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27人,其中专任教师23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名,具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19人,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占91%;教授2人、副教授8人,副高职称以上者占教师总数的43%,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与年龄结构合理、职称结构优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学院有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成都市文广新局成都工业学院版权服务工作站1个,校级设计中心1个,建有人机工程实验室、模型制作实验室、CMF实验室、美术实训室、产品创新实验室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专业实验室,并与嘉兰图设计有限公司、欧度春天家具等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了5个校外产学研实习基地。心,相互协作的新局面,学院全体教职工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目标定位,将继续秉持“厚德明道、博学锐意、敦化育才”的办学精神,在院训所凝练的“大气、作为、自强、拓新”的奋斗目标的指引下,不断地为了建设更好的明天,为了更好地履行教育教学的神圣使命而努力奋斗。
收费标准:
成都工业学院理工类专业学费4100/年,文史类专业:3700/年。
学校执行四川省物价局核定的学分制收费标准,各专业预收学费标准详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管理部门向社会公布的分专业招生计划。
学校和加拿大荷兰学院联办专业(专科)经四川省物价部门批准的学费:12000元/学年。
求学登记
相似学校